活在當下

28 March 2005

1968 與 2005

殷海光在1968年致學弟盧鴻材的一封書信中這樣寫:

在這樣一個迷茫、紛亂、而又失落的年代,心靈的相通真是稀有而又十分可貴的事。[…]戰後的世界,人是愈來愈多了,可是人心的距離反而愈來愈遠了。我們飢渴的追求心靈,真誠的心靈。

身處三十多年後的今天,我讀著仍覺沉重。我極愛讀殷海光的文字,他思路清晰,重邏輯,不濫情,卻又充滿熱誠與愛。在舊書店看到他的書,我多數會買下來,重複的就送人。有朋友笑我《中國文化的展望》才重印了,買新的既沒書蟲,也沒有鉛字排印偶然脫字的煩惱,何苦去買一本既舊且髒的。但,假若你在禾稈中找到珍珠,你只會兩眼發光,你會婉惜這麼好的一套書怎麼才賣二十塊錢,甚至會像重遇至親一樣去嗅發黃書頁特有的香味。其他的,都不重要。

殷海光臨終的話語,被編成一本叫《春蠶吐絲:殷海光的最後話語》的書冊,很小的一本,陳鼓應編。中學時老師很珍重的借予我讀,我極想自己去找一套回來。這是超過四十年歷史的一本書了。如果你在舊書店看見請即告訴我。

27 March 2005

難以兼美

有一回,他說:「他朝你總得在事業與家庭兩者之間做個選擇。」

我時刻記掛著的事情,由他提出來,充滿力量。

25 March 2005

Milonga

今晚的派對,在各方面故然有許多待改善之處,但,看著你們,在那流動的探戈音樂裏雙雙共舞著的你們,我體會到的盡是美好。

和老師或同學共舞時,自知跳得不好,也不夠專心,老掛心著派對流程細節安排,但踏著每一步,我是著實的感到幸福。好實在的幸福。

21 March 2005

選擇取捨

選擇取捨,排個輕重緩急,甚麼優先、插隊,甚麼一再拖延押後。
雖說隨年漸長,身不由己乃係不足為外人道之事,
但每天日程,多少確係反映了一己的生活態度。
/
一再押後的項目包括:仔細打掃,寫幾封信,見見思念的人,重讀紅樓夢。都是不趕急,卻十分重要的事。
/

我跟他說:你總得有個計劃,不然,以有限的資源和時間,日子含糊著過,難免甚麼都做不成。雖然,每天平穩的過亦無不妥,可是,先得確定自己果真希望如此,日後將無怨悔。

20 March 2005

心與術

心術,用心如何,表達如何,二者配合,愚以為十分重要。

就如,有防人之心,很好,可是兼具防人之術,才能不為人所害,也不至因別人加害而連累了他人。

好心做壞事,那是徒有心而無術。無心之失,往往為害更大。良心原全發揮不出制衡作用。

徒有術而無心,猶如操劍亂舞。

和上司討論管理,提到手段手腕乃係必需,問題是如何用。有些人機關算盡、面面俱到,可是為自己謀劃的企圖太明顯,野心又太強,無法放下私慮綜觀全局,是以始終目光如豆。

18 March 2005

戀愛的感覺

早上出門前,看著他熟睡的樣子,總是留戀著不想上班去。

偶然晚上在街上會合,看見彼此的第一眼,仍會自心底溢滿喜悅。輕快如孩子。

平常下班回家,覺得「在家」是很充分的獎勵。

15 March 2005

過期

在家裏的櫥櫃、雪櫃發現過期食品,絕對是尋常事。
晚上回家,多已是「不宜進食時段」,稍稍執拾,梳洗妥當,眼看只剩下四五小時可睡。說得幾句枕邊話,睡意已濃,只來得及抱一抱、吻一下,便趕緊睡去。
有時候,一週裏我只在星期日才會有緣碰碰那機乎塵封的雪櫃。
櫥櫃裏有甚麼,我也同樣記不全。
往往就落入那種趕在食物過期前把它幹掉的境地。
有好些時候,是食物過期了才被「發現」。糟蹋了食物,真是罪過。

力有不逮,只有先關注基本項目。基本項目,於我是溝通與關注。
再忙,必定每天有段時間,兩個人談談話,抱一抱 (我絕對相信擁抱是維繫關係的必要項目,身體接觸好重要)
兩三星期才能返家見父母一次,每一兩天一定通電話,轉天氣早上必定打電話關心一下。人心肉做,這些簡單事情,不是例行公事,帶著個心去做,這些小事長輩才最在乎。

13 March 2005

十蚊廣場

豆豆,銅羅灣有間規模很大的吉之島十蚊廣場。那就像一家百貨公司,不過每件貨品售價都是十元正。

我們很喜歡逛這樣的十元廣場,那裏的貨品往往能喚起我們對生活細節的思考和關注。我們重視起居生活,對之有情,而並非僅視之為一種例行公事。

那些十元貨品,雖然價廉,可是有好些小工具,是設計者花許多心思,用最簡單的方法和材料製成,為我們起居生活帶來方便。那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鉗,或者是一個盛器。

十蚊廣場總予我很日常生活的感覺。我們也喜歡Muji、Ikea、Franc Franc、G.O.D,不過這些店彼此風格不同,各擅勝場。

豆豆,對生活細節的思考,常令我有一種感恩之心,生活可以過得舒適便利,是因為許多古人今人曾經仔細思考過生活,因而造出許多器具。從另一角度,也可以說這不過是經濟上的分工。但即便如此,我還是因我們現在所享用的一切,感謝前人的努力。

03 March 2005

夢與醒

他說我夜裏常說夢話,都是「我某某時候做好交俾你丫」之類。工作已入侵睡夢的安寧。

日間好些,工作雖忙,腦中浮現的是探戈流麗的音樂。正。

01 March 2005

回H:律己

http://www.kanbukai.com/blog/index.html (2005-02-28)

親愛的H,不知你會否也覺得,嚴以律己,最容易教人氣餒的是,它一樣可以使人充滿偏蔽,一樣容易和別人產生隔閡。永遠總是要在堅持之餘,還要有那麼一些靈活性,一些轉彎的餘地,才有餘裕嘗試體會別人的感受,做到和而不同。

我自己算不上十分的律己,可是會經常過分地自我檢討,為免不使自己強以己意加諸人,多年來我總是要求自己多為別人設想。我老公不下數十次的責怪過我,為甚麼老是為別人設想,常常就是為別人過度設想,為甚麼不先照顧好自己。(不能同時兼顧一己與他人,這是我自己的問題,不應算為為人設想的壞處)為別人想多一點,固然會有令別人感到溫暖的時候,可是有很多時候,我掌握得不好,卻也會無必要的把事情弄得複雜了,又或者變得過分敏感。

久而久之,我對於某些人的自我中心,也十分敏感,例如有些人,夾硬要在人家杯裏加兩匙糖,告訴你少加一匙糖都是沒品味;又或者在地鐵上對著你直衝過來有把你撞開之勢的舉動,我會十分察覺他們對人的不尊重,雖然不會生氣,但是說得偏激點,這些舉動在我看來尤如是人類文化沒充分進步的表徵,像污點。以前年紀小一點的時候,遇上有些朋友,總是只顧自說自話,而不許我說自己的感受,我會覺得受傷。他們只要你聽、只要你認同,卻不關心你近況如何,心情如何。後來多做幾年人,我才能真正容納這樣的朋友,並且練就很好的耐性。

唸中學時,我的老師告訴我,律己以嚴也會惹人恨,因為「好」人如一面照妖鏡,清楚的反映出別人的「不好」。於是我一直記著,我對自己的要求,我只要自己知道,決不可以此影響到別人。好為人師,是師之患,我亦不過凡人,心裏一套,留給自己用就好。我一直相信,只有做到律己,才能達到自由,但這樣的老套理論,除了唐君毅老師等的著作,已不容易找得到了。若我告訴別人,我愛看《人生之體驗》,人家一定會覺得我扮晒野。即使我同時也愛看許多不同的書,也是徒然。我並不是那種孤芳自賞,或自以為有芳可賞的人,我也在乎別人的理解和認同,可是那實在並非首要因素,有知己會開心,可是卻也不會因為不被認同而改變。起碼是大原則不變,行出來如何卻不會拘泥。

沒有了自己的一把尺,尤如失去了重心和重量,那樣的生活,也過得太辛苦。

說了好半天,其實我想講,我覺得就算不因嚴以律己而與人產生隔閡,就算能感受別人所感受的,當中仍有許多無奈,也有許多寂寞在其間。再加上自己也有很多對自己失望的時候,我覺得自己在律己一事上,還沒有拿捏得好。過去一兩年,自覺對自己寬鬆了許多。例如我可以接受別人遲到,但自己遲到就會十分躁火,總是明知要等人自己都會早到。現在卻因為工作關係,經常在私事上誤了時間,我終於能接受自己不可能為了一些小原則,而付出太大的代價,小心拿捏,這是「大行不顧細謹」,濫用了,就是為自己開脫。

我喜歡拿生活裏的小事做例子,我覺得日常生活裏觀看自己,觀看別人,都比在巨變關頭的反應,更能體現一個人(原諒我的歪理吧)。

太過客觀,太過用力去感受別人的感受,我覺得有時反而會使自己抽離,很難全情投入的活出自己。如何使自己陷於或此或彼的枷鎖裏,我也在學習,你想到方法,也要教我和規勸我。


H,其實這些日子以來,若說律己,我是會希望能做到像你一樣的好。我有太多妥協,很多事情,不像你堅定。同時,我很佩服你能容納不同的人,並與之為友。

這當中的拿捏取捨,涉及的代價,你我早已明瞭。天天行出來,不偏不易,做到中庸,那是極難。論語說「過猶不及」,一味用死力,對自己哈薯,那是我們最容易陷入的問題。是不是。